念君欢_分卷阅读35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59 (第3/3页)

滚的人,说实话能到如今的位置,已经很不错了。

狄鸣英勇无比,连傅琨都听说过,在边疆立下过不少功劳,还得到过时任经略判官的尹舒的赏识,尹舒与他谈论军事,觉得他乃百年一遇的良才,很欣赏他,便向朝廷连写了好几道奏疏推荐,但是尹舒本身就与当时的经略使、现在的枢相文博不对付,文博只对狄鸣下了这样不客气的判断:

“不知古今历史,胸无点墨,徒有匹夫之勇尔,他若为良才,何为废材耶?”

其实文博的判断并没有错,狄鸣确实连大字都不识几个。

如尹舒、文博,乃至齐循的父亲齐延,虽为武官,却也是要求有必需的才能和素养。

而这件事,多少也影响到尹舒后来愤而辞官离京,他现如今不过是监一州酒水的小官罢了。

狄鸣也不愿意再在文博手下,后来也自请调任去了西南,平定蛮人,这些年也很有成绩。

只是谁都知道,这是文枢相不看好的人,枢密院又怎么可能好好地提拔他。

大宋从来不缺官员,文臣武将,俯拾皆是,更不缺狄鸣这般无钱无势,还不会钻营的官。

官多人多,便有不可避免的吏治混乱,若要整顿,非一朝一夕的事。

而这其中,有多少人曾被埋没或正在被埋没,傅琨真的数不清。

他终于缓下脸色道:“前两年原本有个机会提拔他进枢密院,毕竟以他的军功,绰绰有余,但是听闻当时他纵容部下杀了张淑妃的族人,晋升之事又被弹压下来。”

这件事傅琨留意过,还曾向当今圣上提过几句,这件事有内情,应该再细细查查。

但是皇帝的态度很无所谓,傅琨也忙于二府政事,实在不宜越权去管太多,便也不曾多言。

很快,张淑妃的伯父就晋升了宣徽使。

而狄鸣,依然请命留在了西南,他直言,自己不适合京城。

皇帝不在乎,百官不在乎,从未有人把这当作一件大事。

“原来是他……”

傅琨拧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