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2 (第1/3页)
篇就是诗一篇,赋一篇。大燕的会试中,经义和诗赋各有涉猎,这也是诸位在场的“县主说得是。这会试中当以时务策最为重要。”一位学子点头附和道。“那诸位为何还要再经义和诗赋上多做纠结?”陆若华笑着道:“师父曾言,我等所学意在为国为民,无论是经义还是诗赋,都应学以致用,运用到时务中去,不然就真是应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了。”“萧大人此话,令我等惭愧。”尤文静低头拱手道。“诸位不必觉得惭愧,师父这也是他从官多年而得到的结论,我和诸位都是少年心性,一时领悟不到也是正常。”陆若华略带窘迫地道,似乎也在为自己羞愧。萧太傅是此次的主考官,他的话自然和别人不同,一言一语都代表着他的喜好。从这位纯安县主的话中,他们可以看出萧太傅对于经义,诗赋,策问上的喜好。不少南方士子心中失落,本以为这次两位主考官都是南方学子出身,对于诗赋上会有偏爱,此次会试会是他们南方士子的好机会,却没有想到萧太傅并无偏爱诗赋的意向,反而似乎对经义方面颇为重视。当然,更为重视的是这策论。这一点,让他们原本欣喜的心有些失望了。相反,北方举子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意。陆若华看着如今的场面,不禁笑了。看来这次她的话,这些举子听到了心里去。有这样一个插曲,相信南北士子的此次纷争会得到较好的结局。说完后,陆若华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喝茶,不再参与这些士子的话题。“时务之事多矣,我等虽身为学子,却所知不多,但古往今来,治农之事是一直都是永恒的话题,如今纯安县主改革农具,陛下又重视农事的问题,朝中讨论居多,今日我们不如我们就来谈谈这治农的问题。”陆若华听到这个话题,深深地看了尤文静一眼,这是在讨好她。怨不得京中人都说,文亭侯府次子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这位虽然喜欢讨巧,但是却并不令人厌烦,虽然是在巴结讨好她,将话题的方向往她喜欢的方向引导,但是却并不惹人厌烦。这在她面前花言巧语地讨好要好得多。“诸位要是没有意见,尤某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