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28 (第2/3页)
君殿。”决定见上一面。到得老君殿,一个白衫的书生已在殿前直挺挺地站着了,几个书生抄着手,不大服气地围观他。梁玉对书生们说:“书编完了?没编完接着编去,散了散了。”书生们还想告状,转念一想,这个刺儿头遇到观主肯定讨不到好,又笑嘻嘻地走了。看向白衫书生的目光有点幸灾乐祸。白衫书生相貌端正,身姿也不算差,只是脖子梗是像截木头,让人看了不是很舒服。梁玉问道:“先生是何方神圣?”书生激动而生硬地长揖:“晚生白铭,拜见夫人。”这个名字梁玉有印象,之前送行卷的人里有这一个,看来不是大长公主的路数,还真是自己摸上门来的。梁玉心头一动,问道:“先生所为何来?”白铭从袖里掏出几卷纸来,郑重往前一递,激动地说明了来意。原来,梁玉把行卷给了袁樵,袁樵把这些人凑一块儿考了一回试,白铭没被取中。他回去之后并不服气,与考生一起对了卷子,有比他答得好的,这个他承认,但是有几个不如他的也被取中了,却把他给漏下了。凭什么?他是给梁玉递的行卷,就把自己的考卷给默了出来,想找梁玉问个明白。“既是以考试取中,就该公平。若不公平,又何必再考?!”梁玉心道:【小先生断不是这样的人。】目视桂枝。桂枝将几卷纸从白铭手里取了来,递给梁玉。梁玉看诗文只知道好看不好看,白铭的诗写得不错,她又不好这一口,把诗文放一边,先看经史题。白铭的经史看得出来是熟练的,但是理解上面却只有个中等。袁樵的考题还有几道是断案、理政的题目,白铭就答得稀里糊涂了。立意颇高,也有春秋决狱的意思,但是都不贴切。梁玉一看就明白毛病出在哪里了,诗文,白铭写得好,经史中等,本来是可以的,但是一决狱理事,就得给漏下去。诗文不提,只说后两题。梁玉读经史,拿的是袁家的课本,无论是袁樵的笔记(那是袁恺教先帝的教案),还是吕娘子给读史(那有吕娘子生父的一点教导),又或者是裴喻讲,都能说是一流的。【难怪了,京城望族,没听说有白氏。若不得名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