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前_分卷阅读36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0 (第2/3页)

,任右通政一职,正四品,升一阶又进入中央,看来内阁也很看好王醴。宣庆帝看一眼杨廷礼,想着杨廷礼和孟约之间因话本结缘,不由一笑,王醴娶孟约可算是占老大便宜。

朝野内外能臣干吏不是没有,然而能出头者不过十之一二罢了,所以说王醴占便宜,至少早就在御前内阁留下名来。别小看这一点,内阁拨选年轻臣子,从来是一堆人里选那么一两个,有能力者比比皆是,这时候事先有个印象,比起没印象的来岂不是占了大便宜。

奏对罢,宣庆帝留下内阁诸公,亳州如今欣欣向荣,自然不能随意拨个人过去接手,一则应当能继续工学院共襄工事,二则谯郡水电工事等也要继续修建下去,三则能不冒进不贪功能踏踏实实把王醴制定好的治理之策施行下去。内阁也为这事与吏部商谈再三,然而到现在也没个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迟迟没有给王醴去调令的原因。

必需是亳州新任知府到任,王醴才能脱身回南京就任。

内阁辅臣刘淳风道:“臣倒有一人选,因母丧守制,而今正到期满,验封清吏司早几日将名单报上来,是微臣批的票。”

批票前总要翻翻卷宗,看看这人过往在哪里任职,吏考如何,可有什么政绩。刘淳风既然批了票,就自然看过了卷宗,所以才会有此举荐。

“卿且言。”

“原刑部员外郎邵子健。”

宣庆帝琢磨片刻,想起来,昔年城门敲登闻鼓,不仅督察院派出了王醴,刑部也派了邵康怀协理,是以宣庆帝有点印象:“诸公以为如何?”

邵康怀虽然出身寒门,但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也算踏踏实实,如今的毫州需要的不是一个打开局面的,而是需要一个能沿着前人脚印稳步向前行的。这时候,邵康怀便十分合适。内阁也不是全都对邵康怀没印象的,同在南京为官,便是再芝麻大小的官,也总有碰头的时候。

“臣无疑议,待调阅卷宗再核查一遍,若无问题,臣以为可以一试。”

“臣曾见过邵子健,听闻与王重崖颇有几分交情,两人曾同处理过河南道许多案件,是以臣以为,邵子健是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