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4 (第1/3页)
官们冬日里都有两身,是挺暖和,只是市上难得找见几家卖的。”所以,要大力发展电力呀,等到纺纱和织布都能用上电的时候,必能敞开了供应。只是南京的水电站都才刚选好址,工学院还在做设计呢,谯郡的水电厂,目前也刚够供应电灯电扇之类的,再大暂时还办法。说话间,大家伙儿都进了戏楼,台上常抱云已经扮上,出来冲大家伙拱手道谢,这是常抱云的习惯,逢戏开场前必上台来。打过招呼,丝竹声起,风雨飘摇的绘景幕布,衬着今天的天气,很让人觉得有点冷。今天的戏,演的是风雨飘摇中的菊下楼,在写戏文时略作了改动,菊下楼是祖上留下来的产业,如今查清后被官府归还。葛衣老仆喜极而泣地告诉太祖时,太祖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出来,每天吃吃吃的日子太开怀,以至于他一想到他还得做菜,就悲从中来。英魂们吐槽道:“往日官家手艺妙,煎炸烹煮样样行,而今接手菊下楼,必是……蒸蒸日上气象新。”太祖:“若欲求死,朕自好心,成全尔等。”英魂们:“官家且住,吾等已死得齐齐整整。”太祖:……台下戏迷票友:看来这菊下楼是别想好啦。第三九九章日落西山红霞飞这部戏,要说最大的影响,大约是南京城里的好饭馆生意好得连坏天气都挡不住。当然,重庆江边码头的菊下楼就更不用说了,自开演,就有戏迷票友问,是不是真有个菊下楼,一听真有,真是恨不得打飞的去吃。还有票友笑问孟约,收菊下楼什么好处,居然肯为其写传,第二场戏出来,没人问了。风雨中破破烂烂的菊下楼,连油盐酱醋都不齐全的菊下楼,厨房里端出来的面连狗都嫌弃的菊下楼……这分明不是收了菊下楼好处,而是菊下楼的饭菜吃过后不满意才怒而掀翻桌子。所以说,文人,尤其是笔杆子硬的文人,断断不能得罪。对南京人,甚至是所有大明百姓来说,都只是一部虽然会让他们馋,却并不至于太惊奇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