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_分卷阅读27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4 (第2/3页)

,就直接完蛋了。几个人都是长松了一口气,对自己的选择极为庆幸。



    朝廷那边呢,对于这等能够拨乱反正的诸侯王,自然是要有奖励的,但是呢,他们作为刘安血脉最近的亲人,封国也离得不远,如果说他们真的对淮南那边的事情一无所知,那傻子都不相信,所以,最终,朝廷还是削了几个诸侯王一点封国,但是一般也就是一两个,算是意思意思了!



    先帝过世,新帝登基,自然大多数诸侯王都得跟着进京,至于不能进京的,意思就是这些诸侯王是被边缘化了,可以对他们敬而远之了。



    这些诸侯王一个个进京的时候,多半都有些心中惴惴,毕竟,刘安搞出这种事情,诸侯王的权力必定会再次缩水。就像是当年吴楚之乱之后,孝景皇帝就在用各种手段剥夺了诸侯国的许多权力。别的不说,以前的诸侯王是有资格任命两千石的官员的,可现在呢,想也别想。



    如今再有这样的事情,只怕朝廷那边定然也有定论。



    这些诸侯王近的已经到了长安,远的呢,还在路上,而朝堂上头,已经开始询问,如何对待这些诸侯王了!



    事实上,对于中央来说,各地的诸侯王都是一个隐患,或者说,作为官僚阶层,大家都更喜欢搞中央集权,因此,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对于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来说,其实算得上是政治正确了!



    韩安国呢,虽说当年是刘武提拔起来的,但是在刘武那里,他是真没得到多少好处。刘武这个人,更喜欢亲近那些能吟诗作赋的文人,对于韩安国这样能做事,会做事的并不上心。另外,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就算他日后落到被贬谪到某个诸侯国做国相的地步,自然也是诸侯王实力不强,他才有施展的余地。



    因此,对于削藩这种事情,韩安国是非常赞成的。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削,削到什么程度,要是引发了那些诸侯王的反弹,那该怎么办?新君年幼,北边还在面临着匈奴人的攻击,朝廷是抽调不出太多的力量来镇压国内的。大家都记得秦代的教训,当年义军四起,秦二世他们就下旨命令原本驻守长城的军团返回中原平定叛乱,结果,秦军放弃了河套之地,最终匈奴人却抓住了机会发展装大了起来,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