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_分卷阅读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 (第2/3页)

蔽的,面积不大,但很干净。后墙上开着两扇玻璃窗,光线也很好。

而屋后是一条林带,种着一片沙枣树。

林带后面又是一排排房。

透过窗户向外望去,一片绿色,十分养眼。

她注意到,几间屋子的墙壁都用石灰粉刷得很白,土坯地打磨得很光滑,显得一尘不染。而屋顶,都用旧报纸扎着顶棚。

无论是前墙上的还是后墙上的玻璃窗,都挂着两幅白底蓝碎花布窗帘,外面还有绿纱窗罩着,整个房间很干净也很整洁。

更令她惊讶的是,客厅里的沙发靠背上和五斗橱上还搭着几幅白色绣花罩布,看着格外素雅。

而田爸爸和王妈妈的大床上,床边还搭着一条白色荷叶边床裙,在靠墙的那一面挂着一幅碎花布床围子,显得温馨而又舒适。

这种作派,一看就是来自沪上的风格。

即便是在一九七五年,这种精致依然出现在了农场里。

追求一种生活品位,是大城市知青所特有的。当然,这种时髦和精致,也只有当时那些拿着高工资的农场职工才能承担得起。

这也是那个年代,农场和农村的不同点。

黎元元还注意到,家里的会客室和套间都通了电线。

在高高的山墙上,钉着一只木制三角架,悬空垂下来一根褐色花皮绝缘电线,未端挂着一盏白炽灯,上面还罩着一只奶白色灯罩。

王妈妈手指着电灯,骄傲地说道,去年连队里刚刚申请了一台大型发电机,三连和营部是最早用上电灯的单位,其他连队还是黑灯瞎火的一片,对三连羡慕得不行。

夏季天黑得晚,连里规定晚上九点半来电,十二点熄灯。

不过,家里还备着马灯应急。

出了屋子,在对面相隔七八米的地方,是一溜简易棚子。

这是农场职工们的私人领地。

是闲暇时,职工们一起搭伙,用木料、树枝、土坯、泥巴、稻草、芦苇搭建而成的。每一间小棚子,都开着小窗户小门,门上还挂着一把铁锁。

按照连队的要求,即便是自家搭建的棚子也得按规矩来,各家不得超标,不得违章乱盖。所以,这一溜简易棚子,看着倒是整齐划一。

她家的棚子正对着自家住房,自北向南一溜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