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6 (第2/3页)
[131]。堂堂王师、滔滔才辩、籍籍钻营,乃至鸡鸣狗盗、门吏屠夫,孤都不愿错过。只愿‘天下英雄,入我彀中’,唯惧‘虽有缯缴,尚安所施’[132]。姐姐说对不对?”说到最后,竟是豪情万丈。我明白,杜娇是高曜在逆境之中第一个素不相识却肯跟随他的人,所以他格外兴奋。我笑道:“也好,只怕王师侍读、长史参军什么的,都闷得很。殿下当前也正需要这样一个洞烛幽微的人。况且若立身正,则谄不能堕志,财不能夺廉,剑不能折刚,郑卫不能靡雅。一切只看自己罢了。”高曜轻击两掌,笑道:“姐姐所言甚是。孤敬姐姐一杯。”说罢一仰头,已饮尽第十杯。我只得陪了一杯茶,将他面前的酒杯远远拿开,又换杯茶,道:“十杯已足,不可多饮。殿下请用茶。”高曜笑道:“也好。孤还有一件很要紧的事情要与姐姐商议,喝多也怕说不清楚。”于是命芸儿撤了酒菜,摆上茶具,又上了两碗醒酒汤。他痛喝半碗,这才道:“三年考绩,以明黜陟,今年是考绩之年,姐姐还记得么?”我往茶炉上添了些水,笑道:“咸平十八年,的确是考绩之年。”高曜道:“姐姐可还记得孤的表兄?”我想了想道:“可是咸平十三年春天上任蕲水县县令的裘玉郎,慎妃娘娘的亲侄儿?”高曜笑道:“姐姐竟还记得。”我笑道:“当年裘玉郎榜上有名,得了一个外放之职,他的母亲和妻子还进宫来找慎妃娘娘,想请娘娘去求皇后,将他留在京中。若不是殿下口若悬河劝定了两位裘夫人,还不知这裘玉郎此时在哪里。”高曜道:“裘家表兄历任蕲水、建阳两县,是迁是调,就看今年了。孤想让他回京来到孤这里当个长史,姐姐说好不好?”我早就听熙平说过,皇帝有意让裘玉郎去弘阳郡王府做一名咨议参军,然而我仍是问道:“殿下为何想要他?”高曜道:“于公,孤这位表兄颇有才名,历任两县,熟知民情,孤的王府需要这样一个人。于私,裘家与孤是至亲。敦睦亲亲,总是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