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90 (第1/3页)
,是在想这些么?”绿萼的脸被烛光照得通红,扁起嘴道:“姑娘不准笑话奴婢。”我娓娓道:“皇太后即使不临朝,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当年汉昭帝英年早逝,霍光承上官太后诏,先是迎立昌邑哀王之子刘贺为帝。后刘贺行淫乱,霍光与群臣上白上官太后,痛陈刘贺不能承宗庙之故。于是上官太后下诏,摒斥随昌邑王入京的属臣。太后披珠襦,盛装坐朝,侍卫数百人持戟陈列,召刘贺伏地听诏。于是废刘贺,立宣帝。史书上官太后传载:光与太后共废王贺,立孝宣帝。”[77]绿萼颔首道:“霍光的事,奴婢听姑娘说过。可这分明是霍光在行废立之事,又不是上官太后。”我叹道:“霍光再强横,在名义上也只是臣子。若无皇太后的诏书,一来无法争取人心,恐酿成变乱;二来即便强势废帝,在史书上也只能落个乱臣贼子的罪名。所以即使是霍光这样的权臣,要行废立之事,若无皇太后的一纸诏书,在名分上终究是亏了。当今太后就好比当年的上官太后,尊贵无匹,至亲信王又掌握朝政和兵权。若不行废立之事,那才奇怪呢。”绿萼道:“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行事的么?”我笑道:“不错,禅让或当朝太后废立,是改朝换代最温和、最符合法统的方式。即便血流漂橹、涂炭万里,大多数的帝王仍是经禅让取得皇位的,如此在名义上,方无可挑剔。信王虽是太祖的长孙,也积了一些功劳,可毕竟不是太宗的子孙。而太宗现有两个皇子在世,论亲疏,皇位也该轮到他们坐。信王要获得皇位,唯有皇太后愿意禅让,方才不失人心。”绿萼想了想道:“那皇太后究竟是心甘情愿的,还是被信王所逼迫?”我笑道:“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信王一纸诏书在手,谁也奈何他不得。”绿萼叹道:“这样看来,信王是非登基不可了。只怕姑娘费尽心力,也阻止不了信王。”若无一百分的好处,高旸如何会使二百分的力气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刺杀高曜?哪怕昌王真的引回鹘南下,哪怕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