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9 (第2/3页)
后老先生又说,若没女儿在家,只怕长子也要出事。他们只剩许峻峰一棵独苗,即便不全信,也不愿拿他冒险,这才把许曌接来浮远。四五年过去,直到今天,吴美玲方知道,这是许曌故意设计的!她心里又怒又冷,只觉得电话对面的人,简直是个怪物。许曌笑了声,继续说:“别惊讶,还有呢。”还有……十五岁那年,她读初三。虽然上的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极差,但她肯努力,成绩在校内一直拔尖。在初三下学期就拿到名额,可以保送去浮远一中。当年,市内各所高中争抢生源严重。以她的成绩,若去浮远一中,只能减免学费。可要去一些次等的学校,不仅学费、食宿、书本费用全免,还有每月几百块的补贴。她知道,她父母为了钱,必然要送她去那些学校。于是提前数月,她买了当年最流行的成功学、人脉论之类的书,摆到许峻峰的书房里。越是急功近利的人,越喜欢那些东西。果然,他很快手不释卷,时不时向吴美玲吹嘘,自己掌握了成功的真谛:要有好的圈子,好的人脉,要拓展交际范围……后来吴美玲动辄把“人脉”挂嘴边,就是当时受了儿子影响。许峻峰对那一套更是深信不疑,可他自己成绩太差,花钱也只能上一所二流高中。那时他高三,每次模拟考都只二百来分,显然大学后也接触不到什么有用的圈子。许曌忖度着程度,偶尔会提一两句她能去浮远一中的事。同时,也不动声色表忠心,比如看到女儿和儿子争家产的新闻,会状似自然,表现出义愤填膺,说家产自古就是儿子的,女孩子就该帮助哥哥,哪有和哥哥争夺东西的道理?一次两次倒还没什么,时间一长,吴美玲他们当真相信,她是信奉那一套观念的。毕竟,她是他们的女儿,小时候又在更传统的农村长大,和他们一样的思维并不足为奇。许曌本没什么把握,做完能做的,也只好听天由命。可中考后,终于得来惊喜。他们为叫她去好学校帮许峻峰拓展“人脉”,当真同意她去浮远一中就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