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八六章 武汉上空的鹰(二) (第2/5页)
机,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淘汰下来的飞机,什么牌子的都有,把中国变成了一个万国飞机博览馆。这样一来,不但北洋政府和南方的国民政府办航校、建飞机制造厂,连各省军阀也都纷纷办航校、办飞机厂。比较大的飞机制造厂有6个,其中以孙中山创办的广东飞机制造厂和陈炯明1934年创办的韶关飞机制造厂较为先进,广东飞机制造厂生产经营13年,制造出“羊城”号教练机、驱逐机、轰炸机60架。韶关飞机厂生产“复兴”号飞机30架、“霍克”号飞机10架。北伐结束后,蒋介石逐步整顿全**事力量。到1934年的时候,孔祥熙到意大利去访问,墨索里尼为了推销意大利飞机,就告诉孔祥熙说,日本人海军力量强大,中国发展海军无论如何赶不上日本,只有发展空军才能迎头赶上。这话传给讲解时候,蒋介石越琢磨越觉得墨索里尼说的对,遂决心发展空军,将属于军政部的航空署改为委员会。按蒋介石的话说,就是要“创造中国新空军,赶速建立中国的新空军”。国民政府和美国签订协议,决定在杭州组建霍克飞机。但是直到1936年“两广事变”中广东空军归顺中央,国民政府才算是把全国航空力量基本整合。加上新从美国购买的霍克三型飞机,战斗机被编为3、4、5三个大队,各辖三个中队,每个中队10架战斗机,另外还有29个独立中队。这个时候,蒋介石可以大规模发展空军了,但想来想去,发展空军是个花大钱的事情,一个县的财政收入还不够买一架飞机呢!手下的那帮贪官污吏别的本事没有,弄钱的本事可是不小,要是让这帮人管空军采购,岂不是把钱送到火坑里去了么?再说空军是新兵种,威力又大,可不能让外人掌管共军大权。于是,蒋介石在航空委员会委员长下面设了个秘书长,让蒋夫人宋美龄亲自担任秘书长,具体筹划发展空军事宜,也就是实际上的空军司令。宋美龄这个人确实是有本事,她虽然坐飞机晕机,又没有学过航空,但她冰雪聪明,又天生丽质,魅力四射,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还别说,让她管空军还真算找准了人,她还真的是精心筹划,建章立制,把空军管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宋美龄毕竟不是什么战略家,对中日全面战争的时间把握不准,导致中国空军购买飞机、备件力度没有跟上战争的实际需要。在宋美龄看来,各国的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新机型层出不穷,今天买的明天就已经落后,不如暂时买一部分,以节约经费为主,一旦中日开战,再买不迟,可以保证中国空军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飞机。加上她长期在美国生活,见惯了美国的自由贸易,想着只要有钱,想买什么问题都不大。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日本人的欺骗。到36年底的时候,情报部门得到的信息是日本只有3000架飞机,而且都是仿制或购买的飞机,许多机型已经比较老旧,说明日本航空工业的制造能力有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