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八六章 武汉上空的鹰(二) (第4/5页)
灵活,便于水平作战,被苏联人称做“黄莺”。伊-16则因速度快、便于垂直作战和追击,而被叫做“燕子”。“黄莺”和“燕子”高低搭配,往往以少胜多,为中国空军掌握战场制空权做出了很大贡献。轰炸机是被苏联人称为“喀秋莎”的“图波列夫”sb轰炸机,速度比同时代的日本九六式战斗机还要快。当时,由于苏联对日没有宣战,苏联空军志愿队对外叫“中国空军正义之剑大队”,飞机也全部按中国空军战机序列编号。12月1日,苏联空军志愿队抵达南京的当天就投入了战斗,击落击伤10架日军轰炸机和四架战斗机,我方损失两架飞机,飞行员跳伞获救。12月2日击落日机6架,12月3日击落日机四架。但是,日军飞机太多了,每日几批来袭,苏联空军自愿队一日数战,队员中战斗经验又不多,这样一来,损失不断增大。有个飞行员产生恐惧心理,以有病为理由拒绝出战,不得不将其调到后方去当飞行教员。不过,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延伸和更多的有战斗经验的飞行员的到来,都逐渐克服,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愈战愈强,参加了1937年12月1日以来的历次空战,取得了骄人的战机,前一段时间他们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长途奔袭台湾松山机场。台湾松山机场是日军重要基地,存放这大量的飞机、航空汽油和和航空弹药。蒋介石得到日军加强台北松山机场的情报后,一心想炸掉它。没办法,只好向苏联空军志愿队求援。轰炸台北机场好是好,但是汉口距台北航程超过1000公里,恰好处于“图波列夫”sb轰炸机的极限位置。松山机场又处于群山围绕之中,地形隐蔽,防卫森严。但援华航空队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苏联飞行员对缺少战斗机护航的强行轰炸早已习以为常,而且“图波列夫”sb轰炸机有速度优势,波留宁中队领航员菲德鲁克大胆提出,轰炸机群以4000米-4800米高空飞行增大航程,机群从北面越过台湾,再向南下降至3600米空域,隐蔽临空轰炸,顺势折返大陆。2月23日正好是苏联红军建军节,苏联空军志愿队指挥官留恰哥夫决心以长途奔袭台北松山机场来为建军节献礼,遂下令驻南昌的中苏混合编队轰炸机队12架飞机和驻汉口的波留宁苏联空军志愿队轰炸机队28架飞机轰炸松山机场。富有戏剧性的是,23日凌晨波留宁中队起飞前,日军十八架轰炸机突然到了汉口机场上空,机场拉响了凄厉的警报。奇怪的是日机似乎没有发现汉口机场,转了个弯飞去轰炸长沙去了。波留宁大呼侥幸,马上下令起飞。起飞完成编队后,为了节约油料,波留宁命令编队直接拉升至5500米高空,用直线飞行办法直扑台北。而南昌起飞的中苏混合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