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顾槐 (第2/5页)
办法,只好花了钱拜托别人照看,寄养的人很热情地应承了,可是每次接狗回来,它都饿得很瘦。现在爸爸死了,我申请了走读,虽然要起得早点,但至少能照看好它。 清晨又只有我一个人守着,我实在不知道做些什么,也不太想玩手机,干脆抱着狗发呆。 待到天色稍微亮些,三姑六婆便轮番上门,白天人来人往,晚上则聚在堂前打麻将,说是守灵,实际像聚会。 泡面一桶接一桶地泡,桌子上放了瓜子、烟、白酒,偶尔有人哭两声,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哄笑和方言夹杂的八卦。麻将的碰撞声和人声杂糅在一起,熏的我有些晕乎乎。 我捡了个板凳到通风口坐着,望着天上的月亮发呆,始终没什么实感。 我好像不太难过,只是茫然。 小时候爷爷去世的时候,家里也是这幅光景,不过那时老屋将将开始重修,只有个水泥框架。挂着爷爷遗像的那面墙装点了黑纱和百花,顶端孤零零地悬挂着一盏白炽灯,晃晃悠悠,勉强充当唯一的光源。现在是大不同,堂屋宽敞明亮,通顶的水晶吊灯明晃晃地吊着,暖黄色的灯光,让悲伤显得不真实。 村里的亲戚几乎来了个遍,其实我大多叫不出名字,也搞不懂辈分,只能礼貌地一一点头。她们中也有热心的长辈,手把手地交我怎么打理丧事,我配合着做些简单的事情,木然地点头,脑子里全然空白。 我妈和我弟迟迟没有出现,倒让我松了口气,多年没见,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她们相处。 丧事第三天一早,大伯来我这边寻我,脸上终于有些高兴的神色,说“舟舟,一起去接你姑姑?” 我一愣:“她今天来吗?” “对。”他看了看表,“得开到隔壁市的机场接,我一个人太困,你陪我跑一趟?” 我没什么安排,就点了点头:“行。” 其实我是听过她的名字的——顾槐。 我爸和我大伯的同父异母妹妹,比他俩小得多,好像只有二十多岁。印象里他提过一两次,说她在杭州,很能干,下次我去杭州玩,可以住她家。 但她长什么样,我真不知道。 车开出县城的时候天还没全亮,雾气挂在山路边,像被人拎起来的湿毛巾。 我靠在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