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Prelude:從台中出發的那天  (第6/13页)
音機錄下來。    那段錄音後來成了按摩店的開場音樂,也成了奕可小時候最常聽的催眠曲。    然而   Ingrid   生下奕可後,始終無法適應台灣的濕熱氣候與語言文化上的差異。    她嘗試過參加當地音樂會、學中文、甚至努力在市場裡用不太流利的台語買菜。    雖然台灣人友善又熱情,但她的心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慢慢地她開始失眠,食慾也慢慢變差。偶爾會坐在陽台抽菸,一根接著一根,眼神空空地望著遠方。    在台灣的三年,對她來說既漫長又壓抑,像在一場不斷消耗靈魂的潮濕夢境中載浮載沉。    最後,她還是決定離開台灣,回去挪威。    她要離開的那天,雨下得不大,卻細細密密地打在窗上。    Ingrid蹲在玄關前,替四歲的奕可整理背帶和小包包,動作一邊重複,一邊突然停了下來。    她低頭親吻奕可的額頭對她說:    「親愛的,媽媽不是不愛妳……」    奕可睜著圓圓的眼睛看著她,小手還抓著媽媽的圍巾。    「我只是……不知道怎麼在這裡繼續做我自己。」她補上一句,眼神飄開,不敢看著她。    接著她站起身,轉身開了門,步伐慢慢地遠離,她卻沒有回頭。    那一刻,奕可還不懂什麼叫「離開」。她只是以為,媽媽今天要出門比較久,或是去唱歌、去看海、    去那個叫卑爾根的地方旅行。過了好幾天,她才發現母親房間裡的衣服全都不見了,連唱片架也空了一整排,    唯獨那張放進她親手製作木質相框的全家福照片,靜靜地留在原處。    從那天起,奕可就和爸爸一起生活,她學會了不再主動提起「媽媽」,    但每當窗外下起細雨,她總會下意識望向玄關的方向。    而江奕可,是個不折不扣的台挪混血兒。    那雙琥珀色的眼睛遺傳自爸爸之外,深邃的輪廓與亮眼的金髮則來自媽媽,總讓人第一眼就以為她是外國人。    她跟媽媽一樣,身材高挑,大約一百七十五公分,皮膚白皙。    髮型則更具個人風格,兩側與後半部全都剃短,頭頂留下維京式編髮,    整體氣場冷酷中帶點叛逆。再加上她一身中性打扮,走在台灣街頭,總是會讓人忍不住回頭多看一眼。    然而,雖然她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