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时空逆流_第壹四九章 维和部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壹四九章 维和部队 (第8/10页)

    虽然在廿二世纪普遍用机器与生化战士的社会价值观来说,谁关心机器生化人的感情、心理问题啊?这个绝对不会困扰廿二世纪人类的事情,对于独自生存在廿世纪初,已经把机器、生化人当作自己家人的王绍屏,这个问题却真正且真实的限制了他的行动选项,至少王绍屏自己是这么认为,他得为自己的「家人们」谋取「性福」。

    夫人团盘点目前手上的力量,能称为「国际部队」的最多就是已经洗好脑的美国老兵二千多人和义大利三千多人。五万多土匪兵得留在国内当抗日预备队,不能随便拉到国外来。但是经过详细评估,光阿比西尼亚就至少得放个五万人,才有威吓力,毕竟根据歷史资料,义大利入侵部队多达五十万人,即使武器再先进,国际联盟招牌再大,一比十已经很勉强了,这还得透过一次大规模的胜利,以及狐假虎威地利用英法的影响力,才可能勉强遏止义大利的侵略野心。

    无奈的王绍屏,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在各国公开招兵。王绍屏招兵刚开始最奇特的地方是来者不拒,老弱伤残都可以,但以退伍军人优先。尤其伤残者免费装义肢这项宣传,一下子让许多一战战后因为伤残总是找不到工作的老兵瞬间炸了锅,招兵第一天,就把招兵站挤爆了。不过也因为这样类似开玩笑的招兵条件,列强各国才会把维和部队的成立当作笑话看,不当一回事的任由王氏集团在自家国内招兵买马。

    当中最踊跃的尤其以德国一战老兵最为积极,连好手好脚的也来报名,毕竟德国的高失业率除了歷时时间长,而且还日趋严重,看不到和缓的跡象。德国招兵站人满为患,让希特勒十分不悦。毕竟他的执政目标就是要重整德国军备,重新振兴德国。这下人跑光了,他还振兴个屁啊!

    没想到,他的愤怒因为希姆莱的进言而转为支持王绍屏的徵兵:「伟大的总理,您过分担心了,您只要在年龄和军衔上下下功夫,就能把多馀的废物拋出德国,留下真正的菁英。」希特勒瞇眼怀疑地问:「怎么说?」

    「一战结束到现在也有十五年了,最年轻的士兵也超过三十一岁了,我们未来的菁英部队很难会有三十多岁的士兵,所以我们只要限制三十岁以上的国民才能参加,这样就能保留菁英的士兵,汰除老弱了。另外,如果是军官,我们就必须提高限制,尉官不得低于四十岁,校官不能低于六十岁,将官则不准加入,这样未来我们也不缺优秀的军官。」希姆莱自信的分析着。

    「士兵我能理解,为什么军官要用年龄来分级?」希特勒难得露出疑惑的眼神,在他看来,所有军官都是有潜力股,一战更给了他们丰富的经验,只是当时的执政威廉二世不懂得用人罢了,像他这么优秀的士兵,竟然让他只晋升到下士?这是他一辈子的痛,他认为自己可是英明神武的天才指挥官。

    希姆莱担心希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