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壹四九章 维和部队 (第9/10页)
勒对他的忠心有所怀疑,于是收起自信的笑容,谦卑地说:「伟大的总理,或许当时的帝国指挥、用人都有问题,但是您要相信参谋本部对军官的筛选与提拔。对于士兵的晋升可能碍于军校制度的规定,而无法发现一些天才,譬如像总理大人这样的人物。但对于军官,参谋本部的战功纪录是非常详实的。如果当时军官在战时超过卅五岁还只能担任尉官,那能力也有限;超过四十五,却仅仅只有校级官阶,那未来也没多大发展。所以放走这些现在四、五、六十岁的中低阶军官,也没什么关係,未来他们也不大可能上战场,不是吗?而且我们也没必要为这些废物得罪大金主。」希特勒这时才开心的点点头,除了完全明白希姆莱的意图之外,当然也是因为希姆莱马屁拍得很舒服。随后他还加了一句:「问问王先生,要不要犹太人?虽然没有战斗经验,他们可以训练嘛!如果他要,全部打包给他送去。」王绍屏绝对没有想到,他一直不知道从何下手引进各种犹太人才的困境,因为这次招兵而迎刃而解。 在希姆莱眼里是废物的军士官兵,到了王绍屏手上可变成宝贝。有医疗仓在,什么疑难杂症都不是问题,加上各式义肢、整形,身体残缺都可以康復到能参加奥运了,对于加入维和部队并不会有多大影响。还有廿二世纪开发的抗衰老药剂,即使外表上看起来五、六十岁,体能也能维持在三、四十岁左右。于是光在德国,王绍屏就募到快十万的兵员,加上百万犹太人的各种人才,王绍屏算是大丰收。 原本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对于再度参加对外战争并不大积极,但见到德国人这么疯狂,法国政府担心维和部队被德国人掌控,于是也大力帮忙推动法国退伍军人加入维和部队,所以大约也送出有八万人左右。英国稍微差一点,毕竟英国人口较少,只来了五万人。不过许多美国老兵,竟然跑到英国来参加,最后让王绍屏只好在美国也开设招兵站,募了将近快廿万人。 超乎预料的四十四多万老兵,让王绍屏有点头疼,虽然都用了最低度的忠诚计画,不担心他们造反。但因为全放在阿比西尼亚,东北非这个小国根本负担不起,也挤不下。不过很快地,王绍屏就不用烦恼了。因为申请维和部队的国家陆续出现,第二个申请维和部队的国家是奥地利。主政的基督教社会党和势均力敌的社会民主党打到狗脑子都打出来。想停战,却又互相不信任,于是基督教社会党向教廷求援,希望教廷介入调停。 但社会民主党根本就是共產国际激进革命的温和版,无神论者居多,骨子里对于教廷的立场,充满偏颇的质疑,使得教廷根本无法介入。于是教廷反过来游说基督教社会党以石油做担保向王绍屏贷款,向国联申请维和部队。奥地利政府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设立停火带,让双方先停火,然后进行双方谈判。由于目标明确,而且清楚简单,所以很快就获得国联一致通过,派出了五万人拉起了停火线,并设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